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
编辑: 编辑:chen 发布时间:2020-06-12 19:09 点击数: Views
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项目
成果名称:“三全三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王满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粤优秀教师,威斯尼斯人5158cc-【安全靠谱】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威斯尼斯人5158cc-【安全靠谱】生创业研究院实行院长,兼任广州市科技金融促进会副秘书长和广东省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秘书长。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项目《“三全三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成果主持人。2003年获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07年在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县乡等基层政府工作多年,做过党校教师,参加过中组部“博士服务团”在革命老区江西赣州的挂职锻炼。主要从事金融统计和风险管理、创业管理与科技金融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学术专著4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近年来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广东省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广州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持和完成省级质量工程及教改项目7项,为省级教学团队“创业管理教学团队”、省级一流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负责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成果先容:
一、成果概况及主要解决的教知识题
高校是创新创业源头,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生力军。2018年 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早在2013年,我校与地方合作,率先建设创业研究院,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和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构建“三全三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成果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在全体在校生的基础上,加入毕业五年内创业毕业生,使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加入新毕业后的全学员”;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训实操等教学环节基础上,加入孵化环节,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加入孵化环节的全过程”;在注重校内校外机构协同基础上,更加注重“产研生协同”,并进一步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乃至广州友城大学的协同,使创新创业教育吸引“加入协同机构的全主体”。通过融合式教学理念、递进式课程设置、三三制教学模式、专家型教学队伍,构建创新、创造、创业“三创融合的专门教学体系”;通过五大数据库、四类实践平台、三大众创系统、两大孵化场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孵化无缝对接的“虚实结合的专门空间体系”;通过“公益性+市场化”组织与机制、五环节引导服务、立体化资金支撑,构建协同各类参与主体的“‘公益性+市场化’专业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成果有效解决了如下教知识题:
1.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有偏差。只注重在校生,忽略急需教育引导帮扶的新毕业后群体。
2.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脱节。创新创业教育停滞于课堂教学环节,创业实践与创业孵化严重不足。
3.学校教育与社会支撑脱节。虽然提出协同理念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模型,但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并不清晰,协同机制未真正形成,各方参与激励不足。
通过探索,形成三大新局面:第一,加入新毕业后,形成毕业后带动在校生共同提升创新创业素养和成效的新局面;第二,加入孵化环节,形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承载人才培养全要素的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空间体系的新局面;第三,加入协同机构,实施“公益性+市场化”的组织与机制,形成各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从而,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自主运行国家级众创空间,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广大好天使基金;累计培育学生创业团队100余支,注册企业60余家,获社会投资6000万元,五六点企业市值达3亿元;2018年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中获1金2银2铜,奖牌总数全省第一。
二、成果解决教知识题的方法
“三全”是针对三大问题的解决理念思路,“三专”是落实“三全”的方法举措。“三全”为面向的对象、实施的流程、参与的主体,“三专”是提供的内容、接纳的载体、协同的机制。如图2。

1.三创融合的专门教学体系,使全学员全过程地享有全主体协同提供的优质教学内容。?融合式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在校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面向在校生和毕业后创新创业精英开设创业(客)精英班,实现通识教育与精英教育融合。由校内专业教师联合企业导师、并引进大湾区高校乃至广州友城大学优质资源,以既具有学科前沿性又具有市场痛点需求的课题为主题,开设小班研讨课,实现创新创造创业融合、产业需求和科学研究与学生创业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递进式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孵化过程划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训实操—孵化落地”四个递进阶段,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和教学环节。?三三制教学模式。推行“感性认知—素养提升—实践挑战”三阶培训体系。实行“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助理导师”联合大赛引导和项目辅导模式。④专家型教学队伍。组建专兼职相结合、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双创教师队伍。
2.虚实结合的专门空间体系,承载全主体参与的针对全学员全过程的优质双创教育与孵化服务。?五大数据库。创建教学资源库、项目和人才库、科技成果库、企业和社会需求库、投资人库,按照数据库导向实现教育与孵化精准对接。?四类实践平台。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践平台、实验平台、展示平台、资金平台。?三大众创系统。云众创管理系统、众创实战系统、创业融资系统,实现网上运行、同播路演和实训实操。④两大孵化场地。三创营众创空间为自主运行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另建有自主运行的双创基地,提供全套公共服务和200个免费办公位。


3.“公益性+市场化”专业服务体系,协同全主体参与针对全学员全过程的双创教育,保障教学体系和空间体系高效运作。?“公益性+市场化”组织与机制。联合番禺区成立创业研究院,与大湾区、广州友城高校联合组建双创团队,免费提供公益性双创扶持。引进校友和广东天使会成立广大好天使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市场化投资(如图3)。?五环节引导与服务。强化“心理准备—机会识别—孵化辅导—资源整合—路演推介”五环节无缝对接的引导与服务。?立体化资金支撑。建立“学校无偿资助(单个项目达50万元)—市场化创投(首期3000万元)—社会化投资(已获6000万元)”支撑体系。
三、成果的创新点
1.育人理念创新:实现“三全”育人。2018年 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以往创新创业教育只注重面向全体在校生,导致其覆盖面并不全面;由于教育与孵化脱节带来的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的不全并不能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支撑脱节,缺乏全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制约了教学资源和手段的全面化和丰富化,也难以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果在全体在校生的基础上,加入毕业五年内创业毕业生;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训实操环节基础上,加入孵化环节;在注重校内校外机构协同基础上,更加注重“产研生协同”。特别是毕业生回母校众创空间创业(《科技日报》报道为“回母校创业,三创营让他们这样不约而同”),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覆盖、全程覆盖、全面参与,又达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从而真正实现“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革举措创新:以“三专”促“三全”。三创融合的专门教学体系,使全学员全过程地享有全主体协同提供的优质教学内容。虚实结合的专门空间体系,承载全主体参与的针对全学员全过程的优质双创教育与孵化服务。“公益性+市场化”专业服务体系,协同全主体参与针对全学员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小班研讨课实现产研生融合(产业需求和科学研究与学生创业融合);三三制创业精英培育保障教学质量;国家级众创空间、五大数据库等提供有效载体;立体化资金扶持保障项目得到孵化落地;“公益性+市场化”组织与机制确保各参与方明确责权利和参与积极性;鼓励创业学生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实现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100个农夫援疆项目、三只虫草援藏项目在中国“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之梦之旅”赛道中获得银奖,实现广东高校零的突破)。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三全”局面形成。全校开设双创类通识课程60余门(省级慕课2门),各学院开设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达200余门,开设创业(客)精英班10期、小班研讨课100余门。我校共有6位校领导参与了2018年“互联网+”大赛的各环节。近年来,100余家企业和投资机构协同参与双创教育工作,共建双创基地200余个,引进校外导师300余名;与大湾区和广州友城大学开发双创课程10余门,联合开展双创活动20场次,培育创新创业联合团队15支;学生项目获社会投资6000余万元;广州番禺区、越秀区,佛山顺德区,肇庆市等地方政府与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番禺区更与我校共建大学生创业研究院。
2.教育成效明显。近来教师发表论文47篇,出版教材2部。承担各类项目25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校自主运行的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2017年度国家级众创空间,并连续获得2016年度、2017年度省市绩效考核优秀等级(为省内本科高校唯一)。累计培育优质学生创业团队100余支,注册企业60余家,获社会投资6000万元,2家市值突破亿元。王浩兵的五六点教育企业市值达3亿元。近3年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奖励300余项。2018年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1金2银2铜,实现奖项和金奖双突破,奖牌总数全省第一,金奖数全省第二。

3.工作经验大量推广。为越秀区开办创业精英班、为番禺区开办创新创业型企业总裁班、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编写《创新创业行动指南》、为广州市科技部门开展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接待了包括黑龙江省、海南省、香港等50多家高校和社会机构的交流访问。先后在全国创业学院院长论坛、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题报告10余次。2019年1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论坛,2019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在中国“互联网+”第四届大赛总结暨第五届大赛启动仪式上推介我校经验。
4.得到广泛肯定。得到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50余次。《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威斯尼斯人5158cc-【安全靠谱】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报告的通知》(粤教高函[2018]107号),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有机构、有课程、有平台、有基金,建立了‘三全三专’的教育体系。”2018年10月在厦门大学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赛期间我校创业团队更是得到孙春兰副总理接见和肯定(如图4)。

